jīngshóu

精思熟虑

拼音jīng sī shóu lǜ

注音ㄐㄧㄥ ㄙ ㄕㄡˊ ㄌㄩˋ

繁体精思熟慮

近义词深思熟虑

精思熟虑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深思熟虑”。见“深思熟虑”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深思熟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深思熟虑”系由“深思”及“熟虑”组合而成。“深思”见于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原任三闾大夫,怀王时遭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以表忠贞之心。后被顷襄王召回,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渔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游于江河傍,吟诗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个渔父看到他,问道:“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答:“整个世界是那么污浊,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他说:“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既然世间混浊,众人皆醉,你不如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为什么要『深思高举』,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必想得太深远,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虑”之“”为仔细、精详的意思,此一词语见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于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前往求见,分析秦、楚、赵、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然后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于利,要穰侯“熟虑之而无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弃攻打魏国。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深思熟虑”,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书证】

  • 01.《宋史・卷三八○・何铸列传》:“愿陛下事无大小,精思熟虑,求其至当而行。”

精思熟虑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精思熟虑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īsāi), 田部,共9画

1、思 [ sī ]

想,考虑,动脑筋。如:~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想念,挂念。如:~念。~恋。相~。

想法。如:~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姓。

2、思 [ sāi ]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读音(shúshóu), 灬部,共15画

1、熟 [ shú ]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如:饭~了。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如:成~。瓜~蒂落。

程度深。如:~睡。~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虑。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如:~练。娴~。~习。~能生巧。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如:~人。~悉。~记(强记)。轻车~路。

经过加工炼制的。如:~铁。~皮子。~石膏。~石灰。

读音(jīng), 米部,共14画

1、精 [ jīng ]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

细密的,与“粗”相对。如:~密。~细。~确。~制。~读。~选。~心。~研。~雕细镂。

聪明,思想周密。如:~悍。~敏。~明。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如:~华。~英。~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如:~力。聚~会神。无~打采。

专一,深入。如:~诚。~忠。~炼。~湛。~严。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如:~子。

很、极。如:~湿。~瘦。~光。

完美,最好。如:~美。~妙。~益求~。

明朗,清明:“天~而见景星”。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如:~灵(a.鬼怪;b.机灵)。妖~。

古同“菁”,花。

读音(lǜ), 虍部,共10画

1、虑 [ lǜ ]

思考。如:考~。思~。人无远~,必有近忧。

担忧。如:顾~。忧~。不足为~。

精思熟虑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