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āméng

吴下阿蒙

拼音wú xià ā méng

注音ㄨˊ ㄒㄧㄚˋ ㄚ ㄇㄥˊ

繁体吳下阿蒙

感情贬义成语

吴下阿蒙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晋・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续篇》)

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吴下阿蒙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指三国吴名将吕蒙。语出晋・虞溥《江表传》。后用“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看

【典源】

晋・虞溥《江表传》(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裴松之注引)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1]上代[2],过[3]言议,常欲受屈。肃[4]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注解

[1]鲁肃:公元173∼217,字子敬,东城人。三国吴名将,个性方正严谨,富而好施,长于文章,思虑深远,有过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议结合刘备抵御曹操。辅佐周瑜大败曹军,为孙权所器重,官拜奋武校尉,转横江将军。

[2]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三国吴舒人。有文武才,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为吴水军都督,败曹操于赤壁,拜前将军,领南郡太守。亦称为“周郎”、“周公瑾”。

[3]蒙:即吕蒙(公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国吴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4]拊:音,抚、拍。

【典故】

三国吴将吕蒙本来没读什么书,有一天吴国君主孙权把他找去,跟他说:“你现在已独当一面,承担重任了,最好增长一点学问来开拓心胸眼界。”吕蒙当场回复孙权说:“在军中,甚为忙碌,恐怕找不到时间读书。”孙权说:“再忙,也没我忙。回去赶紧从《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读起。要记住孔子也说过:『与其一天到晚都在空想,不如定下心来去好好读书。』汉光武帝在军务操劳中,仍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何不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勉励自己呢?”吕蒙听了以后,下定决心苦读群书。果然学识精进,甚至于连一些硕儒书生都不如他呢。后来鲁肃暂代周瑜处理军务,有一天到吕蒙驻守的营区去巡视。鲁肃本来有点轻视吕蒙,结果经过一番谈论之后,自己反倒显得见识不如吕蒙。这时候,鲁肃不禁用手拍著吕蒙的背,赞赏著说:“我原本以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一谈,方才知道老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那个粗汉子吴下阿蒙了!”吕蒙一听,立即说:“这就叫士别三日,应该刮目相待了!”后来“吴下阿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摘录出来,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源)
  • 02.《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德兄垂甚壮之,因共论军国大谋,言必切至。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
  • 03.宋・陆九渊〈与包敏道书〉:“至望二贤兄,比来皆非复吴下阿蒙矣。”
  • 04.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因留余幅,以俟剪裁,遂不觉流为散漫者,自今观之,皆吴下阿蒙手笔也。”

【用法】

语义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类别用在“才识浅薄”的表述上。

例句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昔日吴下阿蒙,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今他获得博士学位,当年的吴下阿蒙已蜕变成一位学者了。

才一年不见,他的眼界变得如此宽阔,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可比。

如今他学问精进,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真可谓:“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 person who is still shallow in knowledge(an ignorant person)

吴下阿蒙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蒙”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蒙”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吴下阿蒙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下 [ xià ]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如:~层。~款。

等级低的。如:~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如: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如:~山。~车。~马。~达。

使降落。如:~半旗。~棋。

进入。如:~海。

投送。如:~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如:~班。~课。

谦辞。如:在~。~官。

颁布。如:~令。

攻克。如:攻~。

卸掉。如:~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如:~工夫。

退让。如:争执不~。

做出判断。如:~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如: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如: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如:鸡~蛋。

读音(wú), 口部,共7画

1、吴 [ wú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如:~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如:~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如:~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姓。

读音(mēngméngměng), 艹部,共13画

1、蒙 [ mēng ]

欺骗。如:~骗。~哄。~事。欺上~下。

昏迷,眼发黑。如:~头转向。

胡乱猜测。如:瞎~。

2、蒙 [ méng ]

没有知识,愚昧。如:启~。发~。~昧。

遮盖起来。如:~罩。~子。~蔽。

受。如:承~。~难。~尘。~垢。

形容雨点细小。如:~~细雨。

姓。

同“艨”。

3、蒙 [ měng ]

měng ㄇㄥˇ 〔~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读音(āē), 阝部,共7画

1、阿 [ ā ]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如:~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2、阿 [ ē ]

迎合,偏袒。如:~附。~其所好。~谀逢迎。

凹曲处。如:山~。

吴下阿蒙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