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biān

不事边幅

拼音bù shì biān fú

注音ㄅㄨˋ ㄕˋ ㄅㄧㄢ ㄈㄨˊ

繁体不事邊幅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不修边幅 不事修饰

不事边幅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指不修边幅。

出处《北史・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等。

例子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明·徐爱《序》

不事边幅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不修边幅”。见“不修边幅”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修边幅”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修饰边幅”原指修整布帛边缘使它变得整齐,在典源中用来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王莽兵败后,马援归附据地陇西的隗(wěi)嚣,为其效力。这时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王,于是隗嚣派马援去探察公孙述的实力。他和公孙述是同乡老友,以为见面后会和前从一样,亲切的闲话家常,没想到公孙述以接待臣子的礼仪来接见他,还要任命他为封侯大将军。马援看到这种情形,就对那些愿意留下的宾客说:“现在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贤士,和他们一起图谋争夺天下,反而讲究衣饰仪容和形式小节,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人怎能长久留住天下贤士?”因而告辞回去,告诉隗嚣说:“公孙述这个人的眼光像井底之蛙一样狭小,又自以为了不起,你不如专心的对付东方的刘秀。”后来“不修边幅”这句成语就从“修饰边幅”演变而来,语义转化成相反的意思,用来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

【书证】

  • 01.《梁书・卷一四・任昉列传》“六年春,出为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民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 02.《北史・卷六二・王罴列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不事边幅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rustical

不事边幅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幅”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幅”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不事边幅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shì), 一部,共8画

1、事 [ shì ]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如:~情。~件。~业。

变故。如:~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如: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如: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如: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如: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如:~父母。

读音(fú), 巾部,共12画

1、幅 [ fú ]

布的宽度。如:~面。双~。宽~。

泛指事物的宽度。如:~度。~员(“幅”是宽度,“员”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广大”)。振~。篇~。

边缘。如:边~。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如:一~画。五~布。

读音(biān), 辶部,共5画

1、边 [ biān ]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如:~缘。~沿。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如:~疆。~界。~防。~境。~陲(边境)。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如:等~三角形。

旁侧,近旁。如:身~。~锋。

方面。如:~干( gàn )~学。

表示方位。如:上~。外~。

姓。

不事边幅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