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ī

不时之需

拼音bù shí zhī xū

注音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

繁体不時之需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不时之须

反义词一定之规

不时之需的意思

折叠 展开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
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例子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正音”,读作“shí”,不能读作“shì”。

辨形”,不能写作“”。

故事 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不时之需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不时之需”之“”,典源作“”。“”义同“”。指随时的需用。#语本宋・苏轼〈后赤壁赋〉。

【典源】

#宋・苏轼〈后赤壁赋〉(据《苏轼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1]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2],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3],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4]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5]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宋・王质〈论吏民劄子〉。

[2]薄暮: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

[3]鲈: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头大,体狭长。巨口细鳞,下颚稍突出。背部淡苍色,腹部白色,体侧及背鳍有黑斑。性凶猛,以鱼虾为食。常栖于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

[4]子:你。同“”、“”。

[5]赤壁:即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

参考

宋・王质〈论吏民劄子〉(据《雪山集》卷三引)

且今之为郡县之吏者,盖亦甚难矣。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权要不恤郡县,故尝有难应之求,稍不如所欲,则怒骂陵拂,以至于浸淫摇撼以快其志。

【典故】

“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后赤壁赋〉作于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不时之须”一语即见于〈后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于是起了酒兴。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后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劄子〉:“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书证】

  • 01.宋・王质〈论吏民劄子〉:“监司不恤邵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
  • 02.《明史・卷二五六・毕自严列传》:“况内供召买,宣、大抚赏,及一切不时之需,又有出常额外者。”
  • 03.明・李承勋〈丰财用材疏〉:“行粮料草,师出无常,此每镇不时之需,难以逆而知者也。”
  • 04.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二・饮馔部・谷食・面》:“鸡、鱼、虾三者之中,惟虾最便,屑米为面,势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备不时之需。”
  • 05.《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却毫不介意,赶著写信到家里汇出二万银子,以备路上不时之需。”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个稿子,他又誊在册子上,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用法】

语义指随时的需用。

类别用在“可能需求”的表述上。

例句

平日做好准备,碰上不时之需时,就不会手忙脚乱。

旅游在外,他总是随身携带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

天空看起来阴阴的,说不定会下雨,你该带把伞,以备不时之需

妈妈总是在银行户头里留一笔钱,以备日后有不时之需,可以随时取用。

近来天气干旱,随时有限水的可能,所以社区里安装了大型水塔,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untimely needs(something which may be needed any time)
  2. für spǎteren Bedarf(zum jederzeitigen Gebrauch)

不时之需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需”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需”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不时之需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shí), 日部,共7画

1、时 [ shí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如:~间。~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如:~代。古~。

泛指一段时间。如:~光。~令。~分。

现在的,当前的。如:当~。~下。~务。~宜。

常常。如:~常。学而~习之。

一年中的一季。如:~序。四~如春。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如:~钟。~差( chā )。

某一时刻。如:按~上班。

不定时,有时候。如:~而。~阴~晴。

机会。如:~机。待~而动。

姓。

读音(xū), 雨部,共14画

1、需 [ xū ]

必得用。如:~求。~要。必~。急~。

必得用的财物。如:军~。民~。

等待。

迟疑。

不时之需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