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zhīshì

破竹之势

拼音pò zhú zhī shì

注音ㄆㄛˋ ㄓㄨˊ ㄓ ㄕˋ

繁体破竹之勢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势如破竹

破竹之势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北史・周纪下・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例子我军以破竹之势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破竹之势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战事推展顺利的局势。见“势如破竹”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势如破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杜预是西晋时的著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偏安江东。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立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泛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著刀势轻易地劈开了”。后来晋军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势如破竹”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作战顺利,毫无阻碍;亦用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书证】

  • 01.《北史・卷一○・周本纪・高祖武帝》:“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 02.《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纪二・唐高祖武德元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

破竹之势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with irresistible force
  2. 破竹の勢い

破竹之势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shì), 力部,共8画

1、势 [ shì ]

权力,威力。如:~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如: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读音(pò), 石部,共10画

1、破 [ pò ]

碎,不完整。如: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

分裂。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

使损坏。如:~坏。~损。

超出。如:~例。~格。

花费,耗费。如:~费。~财。~产。

打败,打垮。如:~阵。~门。攻~。

揭穿。如:~案。~译。~获。

读音(zhú), 竹部,共6画

1、竹 [ zhú ]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如:~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指竹制管乐器。如:金石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破竹之势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