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集思广益

拼音jí sī guǎng yì

注音ㄐㄧˊ ㄙ ㄍㄨㄤˇ ㄧˋ

繁体集思廣益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群策群力 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 固执己见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

集思广益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
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便凡闻有奇奢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正音”,读作“jí”,不能读作“jī”。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人多主意强 —— 集思广益

谜语 1. 诸葛亮会 (谜底:集思广益)
2. 个个不想谋私利 (谜底:集思广益)
3. 大家都想做好事 (谜底:集思广益)

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集思广益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集结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语本《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董和》。

【典源】

《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董和》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1]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𫏋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注解

[1]参署:参与政事。署,音shǔ,政府机关。

【典故】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军师,他在教导属下为官之道时说:“参与政事时,要结合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如果怕得罪别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工作就会有所损失。能够反复讨论而得出合适的结论,这过程就像丢掉不好的东西而寻得宝物一样。虽然人常常不能畅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会如此,而董和也是这样,参与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亲自给予意见,来回十次都不厌烦。如果你们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劳,对国家尽心尽力,那我犯错的机会也会少了许多。”后来,“集思广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集结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书证】

  • 01.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 02.宋・魏了翁〈跋晏元献公帖〉:“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广益,孰复而后行之,其审重盖若此。”
  • 03.《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宜察时几而共天命,尊道揆而严法守,集思广益,汲汲图之,不犹愈于坐观事会,而听其势之所趋乎?”
  • 04.《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 05.《清史稿・卷一一三・选举志八》:“各督、抚当本集思广益之怀,行好恶同民之政,虚衷审察,惟善是从。”

【用法】

语义集结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类别用在“共同思考”的表述上。

例句

为了弥补过失,老总召开临时会议,希望同仁集思广益,寻求解决办法。

小组成员密集开了几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终于做出了让老板满意的企划案。

为了校庆表演,班长要大家集思广益,想出创新的花样,希望能有更完美的演出。

他为求集思广益,在这个商圈附近做了许多问卷调查,希望了解市场取向好为开店做准备。

今天我们将辞典试用版先行公开,期盼各界提供意见,借以集思广益,让正式版能臻理想。

集思广益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benefit by mutual discussion
  2. 広(こう)はんに衆人(じゅうじん)の知恵(ちえ)や有益(ゆうえき)な意見をよせ集める
  3. prendre l'avis d'un grand nombre de personnes et en tirer profit
  4.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коллективный ум

集思广益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集思广益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广

读音(guǎngānyǎn), 广部,共3画

1、广 [ guǎng ]

指面积、范围宽阔,与“狭”相对。如:宽~。~博。~义。~漠。~袤(东西称“广”,南北称“袤”,指土地面积)。~厦。

多。如:大庭~众。

扩大,扩充。如:推~。~开言路。

2、广 [ ān ]

同“庵”。草屋。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广部》:“馥謂广即庵字,隸嫌其空,故加奄,變象形為諧聲。”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3、广 [ yǎn ]

依山崖建造的房屋。《説文•广部》:“广,因广為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灝注箋:“因厂為屋,猶言傍巖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為也。”宋李誡《營造法式•總釋上•宫》:“因巖成室謂之广。”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

屋脊。《古今韻會舉要•琰韻》:“广,《增韻》:‘棟頭曰广。’”

读音(sīsāi), 田部,共9画

1、思 [ sī ]

想,考虑,动脑筋。如:~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想念,挂念。如:~念。~恋。相~。

想法。如:~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姓。

2、思 [ sāi ]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读音(yì), 皿部,共10画

1、益 [ yì ]

增加。如:~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如: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如:~发。日~壮大。

同“溢”,水漫出来。

读音(jí), 隹部,共12画

1、集 [ jí ]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于灌木”。

聚合,会合。如:聚~。~合。~会。~体。~团。~训。~散。~资。~中。~大成。~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如:~子。文~。诗~。选~。全~。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如:上~。第五~。

定期交易的市场。如:~市。赶~。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如:~部。经史子~。

成就,成功。如:大业未~。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如:子~。交~。

古同“辑”,和睦。

姓。

集思广益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