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lóngdiǎnjīng

画龙点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注音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ㄧㄢˇ ㄐㄧㄥ

繁体畫龍點睛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锦上添花 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 点金成铁

画龙点睛的意思

折叠 展开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正音”,读作“jīng”,不能读作“qíng”。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张僧繇画龙 —— 画龙点睛

谜语 1.(谜底:画龙点睛)
2.(谜底:画龙点睛)

故事 南朝梁代著名书画家张僧繇特别擅长画龙,梁武帝在金陵建安乐寺,让张僧繇在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点眼睛。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画龙点睛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画了龙后,为其点上眼睛,龙便乘云飞去。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全体更加生动传神。#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四・秦始皇》。后亦用“画龙点睛”比喻做事能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四・秦始皇》[1]

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诡怪群物之象。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皆铭其臆前,记以日月。工人以指画地,长百丈,直如绳墨。方寸之内,画以四渎、五岳、列国之图。 又画为龙凤, [2]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 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山泽之人云:“见二白虎,各无一目,相随而行。毛色相似,异于常见者。”至明年,西方献两白虎,各无一目,始皇发槛视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杀之。检其胸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张僧繇》。

[2]骞翥:音qiān zhù,高飞。

参考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张僧繇》

张僧繇,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合,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典故】

晋代王嘉所编的《拾遗记》中,搜集了许多古代的奇闻异事,其中有一篇记载著秦始皇时发生的一件怪事。传说在始皇元年,有个小国献给秦始皇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无论是画画、雕刻都相当拿手。他雕出来的动物每只都栩栩如生,绘画工夫更是了得,随便一出手便是一幅壮丽的图画。他曾画了几只龙凤,每只都像真的在飞一样,十分传神。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睛,因为听说点了眼睛就会真地飞走了。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张僧繇曾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其中两条一经点睛后,雷电大作,龙具有了生命,破壁飞上天去。后来“画龙点睛”一语,就用来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得全体更加生动传神;后亦用来比喻做事能把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书证】

  • 01.明・唐元竑《杜诗攟》卷一:“昔人画龙点睛辄飞去,画女子剌心即痛,伎艺到绝处,岂有神灵凭其笔端耶?”
  • 02.明・朱谋垩《画史会要・卷五・气韵》:“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又如画猫绝鼠,画大士渡海而灭风,画龙点睛飞去,此之谓也。”
  • 03.明・顾起元《说略・卷一六・书画》:“廉广画二鬼图,一夕风雨,鬼兵交战。张僧繇画龙点睛,便破壁飞去。”
  • 04.明・刘宗周《刘子遗书・卷四・学言三》:“周子反复言诚、神、几不已,至此指出个把柄。言思是画龙点睛也,思之功,全向几处用。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 05.清・钱谦益〈复天然昱和尚书〉:“《金刚眼》《西樵录》诸书错列经笥,如奉圆音提唱。《林间录》画龙点睛,便欲飞去。”
  • 06.《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日安太太吩咐他给岳父母顺斋,原不过说了句『好好儿的弄点吃的』,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
  • 07.清・魏裔介〈鲍让侯诗集序〉:“严沧浪云:『诗有妙悟,非关理也。』让侯者,其从悟后而得之乎!悟者之于诗,譬如画龙点睛,其余鳞甲都无用处。”

【用法】

语义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全体更加生动传神。

类别用在“衬托出色”的表述上。

例句

好对联得配上好字,才能收画龙点睛之妙。

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故事,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

这幅画在主题旁边添了一朵荷花,不但没有画龙点睛的妙处,更觉画蛇添足了。

只见老师提起笔在小华所画的马加了几笔,顿时整匹马显得精神奕奕,真是画龙点睛啊!

语义比喻做事能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类别用在“衬托出色”的表述上。

例句

这篇佳作配上如此佳题,有如画龙点睛

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你引了〈中山狼传〉来作为谈感恩的反例,颇收画龙点睛之效。

他在这幅春樱图,题上“一片花飞,风飘万点”,适景适情,画龙点睛

你在他们的婚宴上,挂上一张他们儿时玩在一起的照片,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妙。

苏洵〈六国〉结尾“苟以天下大,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画龙点睛似的点明全文主旨。

徐志摩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结,真是画龙点睛的道出了全诗的精神。

【辨识】

形音睛,音jīng。眼睛。不可写作“”。

画龙点睛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dd a word or two to clinch the point
  2. 画竜点睛(がりゅうてんせい)
  3. la dernière touche heureuse pour rendre une oeuvre plus vivante
  4. das Pünktchen aufs i setzen
  5. вносить решáющий штрих

画龙点睛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画龙点睛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diǎn), 灬部,共9画

1、点 [ diǎn ]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如:~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如:两三~雨。几~泪水。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如:地~。起~。极~。居民~。

项,部分,方面。如:优~。要~。特~。

汉字笔形之一(丶)如:~画。三~水。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如:标~。评~。~缀。画龙~睛。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如:~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如:~头。~穴。

引火。如:~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查对。如:~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指定,选派。如:~菜。~将( jiàng )。听众~播。

指示,启发。如:指~。~拨。

计时的单位。如: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污。如:~污。~辱(使受污辱)。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如:~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同“踮”。

读音(huà), 田部,共8画

1、画 [ huà ]

绘图。如: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图像。如:~面。~片。~坛。~板。~卷( juàn )(①成卷轴形的画;②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写,签押,署名。如:~到。~卯。~押。~供。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如: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字的一笔称一画。如:笔~。

同“划”。

读音(jīng), 目部,共13画

1、睛 [ jīng ]

眼球,眼珠。如:眼~。目不转~。画龙点~。定~一看。

读音(lóng), 龙部,共5画

1、龙 [ lóng ]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如:~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如:恐~。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如:~颜。~体。~袍。

姓。

画龙点睛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