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zhōngzhīzhú

风中之烛

拼音fēng zhōng zhī zhú

注音ㄈㄥ ㄓㄨㄥ ㄓ ㄓㄨˊ

繁体風中之燭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风烛残年 风中残烛

风中之烛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明・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事物。

例子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中之烛,早暮难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风中之烛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比喻老迈,不久于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孩儿行路劳顿,不须如此。我两口儿年纪老了,真是风中之烛。”《镜花缘・第五十七回》:“你看我年未五旬,须发已白,老病衰残,竟似风中之烛。”亦作“风中秉烛”。

风中之烛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with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中之烛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风中之烛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ōngzhòng), 丨部,共4画

1、中 [ zhōng ]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如:~心。当( dàng )~。~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如: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如:~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在研究~。

特指“中国”如:~式。~文。

适于,合于。如:~看。

2、中 [ zhòng ]

恰好合上。如:~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如:~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如:~举。~状元。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zhú), 火部,共10画

1、烛 [ zhú ]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如: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洞悉。如:洞~其奸。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如:十五~的灯泡。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1、风 [ fēng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如:~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如:~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如:~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如:~传( 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如:~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如: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如:~瘫。~湿。

姓。

2、风 [ fěng ]

古同“讽”,讽刺。

风中之烛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