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shuǐzhèn

背水陈

拼音bèi shuǐ zhèn

注音ㄅㄟˋ ㄕㄨㄟˇ ㄓㄣˋ

繁体背水陳

近义词背水一战

背水陈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陈,同“”。“背水陈”即背著河流布阵。见“背水一战”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背水一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背水一战”原作“背水陈”。战国时,梁惠王问尉缭子说:“我听说黄帝有刑德之说,靠它可以百战百胜,有这回事吗?”尉缭子说:“不是这样的,黄帝的刑德之说,是指用武力讨伐敌人,用文德治理天下,和国君所要追求的流年方位无关。假设今天有一座城池,用什么方法都攻不下来,如果按阴阳五行,难道没有任何吉时是适宜攻城的吗?其实这座城会无法攻破,完全是因为它的防护坚固,城内兵器完备,粮食物资充足,又有豪杰之人同心协力的固守。如果不是这样,城就很容易攻下了。这样看来,要找良辰吉日不如多花心思在行动策略上。《天官》中曾说:『背靠著水部阵,等于是把部队置于死地;面对著山坡摆阵,简直是自废兵力。』但想当初武王伐纣时,就是背著济水、面对牧野山坡列阵,以二万多人的兵力,去迎战纣王的数十万大军,那纣王不是得了《天官》书中的阵式之利,必胜无疑吗?但是后来武王仍然打赢这场仗,灭了商朝。所以能百战百胜并不在于选对良辰吉日,而完全是人的努力。”这里提到了“背水陈”,也就是“背水布阵”的意思,可能就是后来“背水一战”这句成语的出处,用来比喻抱著必死的决心,奋战取胜。

【书证】

  • 01.《尉缭子・天官》:“背水陈为绝纪,向阪陈为废军。”(源)
  • 02.《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背水陈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陈”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陈”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背水陈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huǐ), 水部,共4画

1、水 [ shuǐ ]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如:~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如: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如:~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如: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如: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读音(bèibēi), 月部,共9画

1、背 [ bèi ]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如:~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如:~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如:~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如:~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如:~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如:~书。~诵。~台词。

违反。如:违~。~离。~信弃义。

不顺。如:~运。~兴( xìng )。

偏僻。如:~静。

听觉不灵。如:耳~。

2、背 [ bēi ]

人用背驮( 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如:~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读音(chén), 阝部,共7画

1、陈 [ chén ]

排列,摆设。如:~列。~兵。

述说。如:~述。~情。详~。~诉。~说。

旧的,时间久的。如:~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姓。

背水陈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