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g

强弩末

拼音qiáng nǔ mò

注音ㄑㄧㄤˊ ㄋㄨˇ ㄇㄛˋ

繁体強弩末

近义词强弩之末

强弩末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比喻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李木庵《一九四八年元旦志兴》诗: “独裁势成强弩末,民主声威动地吼。
比喻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非初不动,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汉武帝时,匈奴要求和亲,有人却主张讨伐。 韩长孺以强弩劲风之末不能缟、 飘毛作譬, 力主放弃对匈奴的远征。

强弩末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强弩之末”。见“强弩之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强弩之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载:在中国汉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时时侵扰边境,一直是朝廷最为担忧的强大外患。西汉武帝时,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议和,朝中大臣王恢因为曾多次在边境为官,深知匈奴的反复无常,所以反对议和。主张用兵。而当时朝中另一大臣韩安国却赞成议和,他认为汉朝军队若要讨伐匈奴,必须长途跋涉,一旦经过长距离的远征,无论是多么威武勇猛的军队,必定已是人困马乏。就像是从强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尽头就毫无力道,连极为细薄的绢丝都无法穿透;也像是强劲的风势到结尾时,连一根羽毛都无法吹动。若以如此军力去对抗以逸待劳的匈奴,没有任何胜算。朝中其他大臣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论述,都纷纷附和,于是汉武帝便与匈奴结下了友好之盟。后来“强弩之末”这句成语,就从《史记》文中“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书证】

  • 01.宋・陆游〈老境〉诗:“文章虽自立,亦已强弩末。”

强弩末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末”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末”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强弩末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nǔ), 弓部,共8画

1、弩 [ nǔ ]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如:~弓。~机。~手(弓手)。~箭。~炮(发射石块的弩机)。

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弓部,共12画

1、强 [ qiáng ]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如:~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程度高。如:~手。~烈。~酸。能力~。

胜过,优越,好。如:~干。争~好( hào )胜。

有余,略多于某数。如:~半(超过一半)。

使用强力,硬性地。如:~占。~加。~攻。~悍。~横( hèng )。~梁(强横霸道)。

着重,增加分量。如:~化。增~。

2、强 [ qiǎng ]

硬要,迫使,尽力。如:~使。~迫。~逼。~辩。勉~。~人所难。~词夺理。

3、强 [ jiàng ]

固执,强硬不屈。如:~嘴。倔~。

读音(mò), 一部,共5画

1、末 [ mò ]

尖端,梢。如:~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如:~了( liǎo )。~尾。~日。~代。穷途~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如:~业。~技。舍本逐~。

碎屑。如:~子。碎~。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如: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强弩末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