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xuèrèn

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所向披靡 不战而胜

反义词血流成河 血流飘杵

兵不血刃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例子兵不血刃,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正音”,读作“xuè”,不能读作“xiě”。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没有流血的战争 (谜底:兵不血刃)

故事 东晋时期,屯骑校尉郭默英勇善战,但他十分骄横跋扈,为泄私愤杀死平南将军刘胤,伪造诏书诬陷刘胤谋反,宰相王导怕他,升他为州官。陶侃说服王导率兵讨伐,郭默自知理亏,想率军南下,被部将生擒投降,陶侃兵不血刃完成使命。

兵不血刃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兵刃尚未沾上敌人的鲜血,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语出《荀子・议兵》。后亦用“兵不血刃”比喻轻易得胜。

【典源】

《荀子・议兵》

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1],德盛于此,施及[2]《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也。”

注解

[1]远迩来服:远处和近处的人都来归服。迩,音ěr,近处、眼前。

[2]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

【典故】

荀况(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

【书证】

  • 01.《荀子・议兵》:“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源)
  • 02.《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
  • 03.《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郭)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 04.《水浒传》第九七回:“今当乘其惊惧,开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机,城中必缚将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
  • 05.《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

【用法】

语义比喻轻易得胜。

类别用在“轻取胜利”的表述上。

例句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由于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复了好几座城市。

由于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风高、敌人不备时加以突击。

兵不血刃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chieve victory without fighting
  2. den Sieg davontragen,ohne das Kampfgerǎt mit Blut zu beflecken
  3. без единого выстрела

兵不血刃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兵不血刃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1、兵 [ bīng ]

武器。如:~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如:~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如:~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读音(rèn), 刀部,共3画

1、刃 [ rèn ]

刀的锋利部分。如:刀~儿。~口。

刀。如:利~。白~。

用刀杀。如:与人~我,宁自~。手~亲仇。

读音(xiěxuè), 血部,共6画

1、血 [ xiě ]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如:~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统。~缘。

喻刚强热烈。如:~性。~气方刚。

2、血 [ xuè ]

义同“血”( xuè ),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兵不血刃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