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xīncái

独出心裁

拼音dú chū xīn cái

注音ㄉㄨˊ ㄔㄨ ㄒㄧㄣ ㄘㄞˊ

繁体獨出心裁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独具匠心 独辟蹊径

反义词千篇一律 如出一辙 步人后尘

独出心裁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
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正音”,读作“cái”,不能读作“cǎi”。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蝎子怀里挂剪刀 —— 独出心裁
2. 中式服装西式领 —— 独出心裁

谜语 蝎子怀里挂剪刀 (谜底:独出心裁)

独出心裁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别出心裁”。见“别出心裁”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别出心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别出心裁”原作“别出新裁”。指另出新的设计谋画,见用于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主要是在说明《忠义水浒传全书》一书的大意和要旨。作者认为除了文字之外,加上生动的图画,更能让读者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态,这种方法“别出新裁”,独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旧有的章回小说的格式局限,或是特别标示在回目外,或是放在回目中,选拔特出的情节来画,不以数量取胜。到了清代袁枚〈寄奇方伯书〉则作“别出心裁”,云“将此本删去大半,只存其自著议论,别出心裁者。”大意是说:袁枚送上他撰写的《随园随笔》给奇方伯,希望奇方伯看过后给予建议及指教,他会再自行增删,或是请钱辛楣等人帮忙校订检阅,只留下自己独出巧思,不同流俗的议论。后来“别出心裁”就用来形容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书证】

  • 01.《镜花缘》第一八回:“到了魏时,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者,莫不宗之,诸书皆废。”」
  • 02.《孽海花》第三○回:“几毯门幙,全用雪白的纱绸,越显得光色迷离,荡人心魄。这是彩云独出心裁敷设的。”

独出心裁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ingenuity(show originality; out of the way)
  2. 独特(どくとく)な工夫(くふう)をする,独創的な見解(けんかい)を出す
  3. avoir de l'originalité(originale)
  4. einen eigenen Stil entwickeln(auf etwas Originelles kommen)
  5. оригинáльный

独出心裁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裁”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裁”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独出心裁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chū), 凵部,共5画

1、出 [ chū ]

从里面到外面。如:~访。初~茅庐。~笼。

往外拿,支付。如:~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离开。如:~发。~轨。~嫁。

产生,生长。如:~产。~品。~人才。

发生。如:~事。

显露。如:~现。~名。

超过。如:~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来到。如:~席。~勤。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如:~处( chù )。语~《孟子》。

显得量多。如:这米~饭。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如:提~问题。

传( chuán )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1、心 [ xīn ]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如:~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如:~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如:~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读音(dú), 犭部,共9画

1、独 [ dú ]

单一,只有一个。如:~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老而无子。如:鳏寡孤~。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孤〕复姓。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读音(cái), 衣部,共12画

1、裁 [ cái ]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如:~剪。~缝。~衣。对~。

减除,去掉一部分。如:~减。~军。~员。

决定,判断。如:~判。~夺(考虑决定)。~决。~度( duó )。~断。

安排取舍。如:体~。别~。独出心~。

节制,抑止。如:制~。独~。

杀。如:自~。

独出心裁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