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ěrzhīxué

口耳之学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注音ㄎㄡˇ ㄦˇ ㄓ ㄒㄩㄝˊ

繁体口耳之學

感情贬义成语

口耳之学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荀况《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例子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口耳之学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耳朵听进去后,只在嘴上说说,而无实学。语本《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后比喻从道听涂说中得来的片面知识。《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仅以口头传授而不见于文字的学识。《方志略例・卷二・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口耳之学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knowledge from hearsay(secondhand knowledge)

口耳之学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1、口 [ kǒu ]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如:~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如: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如: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如: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如:~子。

读音(xué), 子部,共8画

1、学 [ xué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如:~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传授知识的地方。如:~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掌握的知识。如:~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如:~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耳 [ ěr ]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如:~背( bèi )。~垂。~鬓厮磨( mó )。~穴。~聪目明。~濡目染。

像耳朵的东西。如:木~。银~。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如:~房。鼎~。

听说。如:~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如:想当然~。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口耳之学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