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zhīsuǒcuò

罔知所措

拼音wǎng zhī suǒ cuò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不知所措

罔知所措的意思

折叠 展开

罔:不。
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知怎么办。

例子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

罔知所措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不知所措”。见“不知所措”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知所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个提出国富兵强理论的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也被奉为法家之祖。他辅佐齐桓公,使他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一书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评论七种国君和七种臣子行为的得失。说明君主治国的态度和方法,在在影响了臣子和人民的行为。其中提到一种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无常,动辄严厉治罪而杀人,绝不宽赦,那么臣子就会震惊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时觉悟,则国家的法度日渐衰败,国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后来“不知所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有人以为这句成语是从《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的“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演变而来。一个国家不行礼乐,刑罚不公平,人民当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论语》原文中的“”,就是“”的通假字。

【书证】

  • 01.《太平广记・卷四八四・李娃传》引《异闻集》:“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 02.《水浒全传》第四回:“吓得庄家目睁口呆,罔知所措。”

罔知所措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be at a loss what to do(be at a nonplus; be out of balance)
  2. au bout de son latin

罔知所措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措”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措”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罔知所措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uǒ), 户部,共8画

1、所 [ suǒ ]

处,地方。如: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如: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如: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如:~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为人~敬。

姓。

读音(cuò), 扌部,共11画

1、措 [ cuò ]

安放,安排。如:~手。~辞。~置。~身。

筹划办理。如:~施。~办。筹~。举~失当。

弃置。如:刑~。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1、知 [ zhī ]

晓得,明了。如:~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如:通~。~照。

学识,学问。如:~识,求~。无~。

主管。如:~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如: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如:故~(老朋友)。

2、知 [ zhì ]

同“智”,智慧。

读音(wǎng), 冂部,共8画

1、罔 [ wǎng ]

蒙蔽,诬。如:~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诳骗)。欺~。

无,没有。如:~极(①没有定准,变化无常;②无穷,久远)。置若~闻。

同“惘”,失意。

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罔知所措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