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láimiàn

本来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ㄧㄢˋ ㄇㄨˋ

繁体本來面目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真相大白 庐山真面目

反义词涂脂抹粉 乔装打扮

本来面目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
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例子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正音”,读作“běn”,不能读作“bèn”。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化装之前 (谜底:本来面目)

故事 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从小听人念诵佛经,心中有所觉悟,就到黄梅县东禅寺投奔禅宗五世弘忍大师学习佛法,被秘密授与祖师衣钵,连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讲佛法。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佛教用语。指人固有的心性、本分。《五灯会元・卷二・蒙山道明禅师》:“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事物原本的样子。《镜花缘・第四十六回》:“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2. 本来面目
  3. das wahre Gesicht

本来面目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ěn), 木部,共5画

1、本 [ běn ]

草木的根。如:~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如:~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如:草~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如:~部。~体。

原来。如:~来。~领。

自己这方面的。如:~国。~身。~位。~分( fèn )。

读音(lái), 一部,共7画

1、来 [ lái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如:~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如:从~。向~。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如:~年。将~。~日方长。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如:二百~头猪。

做某个动作。如:胡~。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如:大家~动脑筋。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如:昨天他哭~。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如:上~。

表示发生。如:暴风雨~了。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如: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如:八月里~桂花香。

表示语气,归去~兮!

姓。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1、目 [ mù ]

眼睛。如:~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如:~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如:~的( dì )(亦指箭靶的中心)。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如:条~。纲举~张。

名称。如:数~。巧立名~。

标题。如:~录。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如: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

孔眼。如:网~。

指为首的人。如:头~。

读音(miàn), 面部,共9画

1、面 [ miàn ]

头的前部,脸。如:脸~。颜~。~目。~~相觑。

用脸对着,向着。如:~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事物的外表。如: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

方位,部分。如:前~。反~。片~。全~。多~手。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鼓。

会见,直接接头的。如: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如:平~。曲( qū )~。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

粉末。如:药~儿。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如:~条。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如:这种瓜很~。

本来面目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