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tiānjīng

石破天惊

拼音shí pò tiān jīng

注音ㄕˊ ㄆㄛˋ ㄊㄧㄢ ㄐㄧㄥ

繁体石破天驚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出人意表 掷地有声 惊天动地 天翻地覆

反义词平淡无奇 语不惊人 默默无闻

石破天惊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出处唐・李贺《歌诗集・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

例子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正音”,读作“shí”,不能读作“dà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石破天惊”和“惊天动地”都可以形容“让人惊动;使人惊奇”之意;但“石破天惊”有“不同凡响;不一般”的意思;而“惊天动地”没有。“惊天动地”;可形容变化巨大;而“石破天惊”不能用于此意。

石破天惊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形容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激越高亢,惊天动地。语出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后用“石破天惊”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

【典源】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据《全唐诗・卷三九○・李贺》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皇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1]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2]秋雨。梦入坤一作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解

[1]女娲: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女帝。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娲,音

[2]逗:惹、引弄。

【典故】

李贺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才气极高,七岁能作诗,十五岁便成名,并以〈雁门太守行〉得到了韩愈的赏识。李贺的创作方式也十分特别,据说他写诗从不先命诗题,每与友人出游,便命奴仆背著锦囊骑驴跟随,灵感一来,他便赶紧写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李贺虽然诗誉日隆,但仕途上却不甚顺遂。二十岁时应礼部试时受到排挤,其他考生认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应当避讳(“”、“”二字同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虽然为他作〈讳辩〉力争,但李贺再也没有应试。后来他作了张彻的幕僚,二十六岁返乡,二十七岁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诗作二百余首。李贺的诗作内容深邃,种类繁多,以想像力丰富著称,擅于锻练字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后世称为“诗鬼”。如〈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他形容李凭弹奏箜篌的乐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不但能使上古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因而碎裂,也让上天为之震动,洒落滂沱的秋雨;连在梦中都被请到神山去教神妪弹奏箜篌,那精妙的音律,连海中的鱼、蛟都随著乐声而跳跃。后来“石破天惊”被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

【书证】

  • 01.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源)
  • 02.宋・范成大〈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附舆颂〉诗:“风师避路雷车鸣,石破天惊檐溜倾。”
  • 03.清・黄宗羲〈轮庵禅师语录序〉:“入室讲《论语》、《周易》,凿空新义,石破天惊。”
  • 04.《孽海花》第一一回:“尚秋听罢咋舌道:『真是石破天惊的怪论!』”
  • 05.《宦海》第一九回:“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用法】

语义形容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

类别用在“乐声激昂”的表述上。

例句

会场响起一阵石破天惊的鼓声,正式揭开大会序幕。

只听到琵琶声音越来越弱,突然石破天惊来个平地拔起,戛然而止。

语义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

类别用在“出乎意料”、“言语惊人”的表述上。

例句

横贯公路的辟建工程,真是石破天惊的壮举。

他那石破天惊的理论,果然让大家哑口无言。

此语一出,有如石破天惊,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他对宇宙形成的看法,被喻之为自盘古开天以来,最石破天惊的怪论!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是杜诗中石破天惊的警语,令人深思。

今天像这样一扭开关,电灯就亮的小动作,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一件大事。

石破天惊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bmirably wonderful
  2. (文章の論議(ろんぎ)が新奇(しんき)で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ところがあること

石破天惊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tiān), 一部,共4画

1、天 [ tiān ]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如:~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如:~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如:~气。~冷。

季节,时节。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如: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如:~上。~宫。

自然界。如:~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 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如:~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读音(jīng), 忄部,共11画

1、惊 [ jīng ]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如:~车。~群。马~车败。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如:~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震动。如:~动。~扰。~堂木。打草~蛇。

出人意料的。如:~喜。

读音(shídàn), 石部,共5画

1、石 [ shí ]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如: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

中文部首。如:石部

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

2、石 [ dàn ]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读音(pò), 石部,共10画

1、破 [ pò ]

碎,不完整。如: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

分裂。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

使损坏。如:~坏。~损。

超出。如:~例。~格。

花费,耗费。如:~费。~财。~产。

打败,打垮。如:~阵。~门。攻~。

揭穿。如:~案。~译。~获。

石破天惊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