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ojiànxiě

一刀见血

拼音yī dāo jiàn xiě

注音ㄧ ㄉㄠ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繁体一刀見血

近义词一针见血

一刀见血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一针见血”。见“一针见血”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针见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陶侃(公元259—334),字士行,浔阳人,东晋名臣。父亲早年亡故,自幼由母亲抚养成人,并以恩威并重的方法教导,对陶侃日后为官的清廉,有著很大的影响。典源此处是记录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厕所时,看见一个身穿红衣、包著头巾的人,说他以后会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个看相的人,也说他左手中指有一条垂直的指纹,将来地位会非常尊贵、崇高,会得到“”的爵位。陶侃就用针刺破手指,鲜血喷洒到墙壁上,居然形成了一个“”字。再用纸包裹手指,而“”字竟愈发明显。陶侃后来果真当了八州的都督。这是关于“一针见血”的一段故事。后来“一针见血”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已和此典故无关,转用字面义,表示一针下去,血即涌出,用来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集六・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书证】

  • 01.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人所难言,累百言而不能了者,我须一刀见血,直刺题心,以数精湛语了之,则人难我易,倍觉生色。”

一刀见血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一 [ yī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如:专~。~心~意。

全;满。如:~生。~地水。

相同。如:~样。颜色不~。

另外的。如: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如:算~算。试~试。

乃;竞。如:~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如:统~。整齐划~。

或者。如:~胜~负。

初次。如:~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dāo), 刀部,共2画

1、刀 [ dāo ]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如:~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如: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如:~币。

姓。

读音(xiěxuè), 血部,共6画

1、血 [ xiě ]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如:~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统。~缘。

喻刚强热烈。如:~性。~气方刚。

2、血 [ xuè ]

义同“血”( xuè ),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1、见 [ jiàn ]

看到。如: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接触,遇到。如:怕~风。~习。

看得出,显得出。如:~效。相形~绌。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如:~上。~下。

会晤。如:会~。接~。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如:~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如:~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2、见 [ xiàn ]

古同“现”,出现,显露。

古同“现”,现存。

一刀见血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