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àngsāntàn

一倡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注音ㄧ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繁体一倡三嘆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一唱三叹

一倡三叹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音乐或诗歌。

例子《乐府诗集·周宗庙乐舞辞》:“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一倡三叹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一倡三叹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一 [ yī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如:专~。~心~意。

全;满。如:~生。~地水。

相同。如:~样。颜色不~。

另外的。如: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如:算~算。试~试。

乃;竞。如:~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如:统~。整齐划~。

或者。如:~胜~负。

初次。如:~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三 [ sān ]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如:~思而行。~缄其口。

读音(chàngchāng), 亻部,共10画

1、倡 [ chàng ]

发动,首先提出。如:~言,~始。~议。~导。提~。首~(首先提倡)。

古同“唱”,唱和( hè )。

2、倡 [ chāng ]

古代称唱戏的人。如:~优。

古同“娼”,妓女。

读音(tàn), 口部,共5画

1、叹 [ tàn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如:~气。~息。悲~。~惋。长吁短~。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如:~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吟咏。如:咏~。一唱三~。

一倡三叹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