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ruò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例子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章炳麟《箴新党论》)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扳猪吃老虎 —— 大智若愚
2. 扮猪吃老虎 —— 大智若愚

谜语 装蠢 (谜底: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指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语本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典源】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据《苏轼文集・卷四七・启》引)

伏惟致政观文少师。全德难名,巨材不器。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1],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注解

[1]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来似乎怯懦。见“大勇若怯”。

【典故】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出现“大智若愚”的书证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谿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书证】

  • 01.元・陈高〈如愚斋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若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我夫子以为不可及。若二子之所谓愚,其果愚也哉?”
  • 02.元・赵孟𫖯《松雪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赠三伐制》:“朕闻明莫明于审势,爱莫爱于保民。……大智若愚,沉几先物。”
  • 03.明・殷奎〈木斋说〉:“吾闻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讥悟聪察,厥内四逸。”
  • 04.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谿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 05.清・高宗〈有所思〉诗:“我思虞廷,应无面从人,重华何事谆谆?大智若愚,大诈若忠,动云孤立,宁无暗同?”
  • 06.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史料・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用法】

语义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类别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例句

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他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辨识】

同义“大智若愚”及“大巧若拙”都有深藏不露的意思。

异义“大智若愚”侧重于形容聪明有才华的人;“大巧若拙”侧重于形容怀有精湛技艺的人。

例句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例句
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小张看似笨手笨脚,打起球来却矫健灵敏,技艺超群,交手过的人无不说他大巧若拙

【成语故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寡母亲自课读。家贫,但读书刻苦,23岁即中进士,30岁已以文章名闻天下。早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两次贬到地方上做官,47岁方奉诏回京,官至宰相。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推行变法,欧阳修与其政见不和,辞官还乡。

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给欧阳修写信说:皇帝隆重的恩宠,士林众人的赞叹,都不能掩盖你高洁的情操风范。人人都为一己私利谋划时,你却把君臣的恩德放在前面;把为妻子儿女的谋划放在了后面。山林隐士还尚且有暮年志气,何况你是朝中旧臣?如今你却在壮年时辞官,这是为什么?

你的政绩文采很好,你的德行完美无缺,却难以获得名誉,你有巨大的才华,因不受重视而难以施展。你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你的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你功在江山社稷,人们却看不到。

你在壮年时辞官,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能力。你大勇若怯,是真正的勇敢。你大智如愚,才智出众,表面看好像很愚笨。你不炫耀自己,你品格高贵,却没有权势爵位的荣耀,你十分仁慈,却不老朽。盛夏将尽,你过得好么?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大智若愚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 wise man looks stupid.
  2. 大知 (たいち)は愚 (ぐ)の如 (ごと)し
  3. Acqua cheta rovina i ponti.
  4. Aqua profunda est quieta.

大智若愚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dàdàitài), 大部,共3画

1、大 [ dà ]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如:~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如:~局。~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如:不~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如:老~。

敬辞。如:~作。~名。~手笔。

时间更远。如:~前年。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如:~概。~凡。

2、大 [ dài ]

〔~夫〕医生(“夫”读轻声)。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3、大 [ tài ]

古通“太”。

古通“泰”。

读音(yú), 心部,共13画

1、愚 [ yú ]

傻,笨。如:~人。~笨。~蠢。~鲁。~氓(愚蠢的人)。~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顽。~妄。~不可及。大智若~(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骗,耍。如:~弄人。为人所~。

谦辞,用于自称。如:~兄。~见。

读音(zhì), 日部,共12画

1、智 [ zhì ]

聪明,见识。如:~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②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

读音(ruòrě), 艹部,共8画

1、若 [ ruò ]

如果,假如。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如,像。如: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你,汝。如:~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约计。如:~干( gān )。~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顺从:“曾孙是~。”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2、若 [ rě ]

〔般若〕见“般3”。

大智若愚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