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xiǎnwéi

化险为夷

拼音huà xiǎn wéi yí

注音ㄏㄨㄚˋ ㄒㄧㄢˇ ㄨㄟˊ ㄧˊ

繁体化險爲夷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转危为安

反义词千钧一发 如履薄冰 得而复失

化险为夷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

出处唐・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危险的处境变成平安。

例子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正音”,读作“wéi”,不能读作“wèi”。

辨析化险为夷”和“转危为安”;都有“从危险、危急转为平安”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化险为夷”多用于书面语;“转危为安”多用于口语;“化险为夷”还多用于强调由于人为原因使危险转化为平安的意思。

歇后语 1. 悬崖上勒马 —— 化险为夷
2. 孔明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谜语 转危为安 (谜底: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转化危险为平安。语本唐・韩云卿〈平蛮颂〉。

【典源】

唐・韩云卿〈平蛮颂〉(据《全唐文・卷四四一・韩云卿》引)

惟大历十二年,桂林象郡之外,有西原贼率潘长安,伪称安南王。诱胁夷蛮,连跨州邑,鼠伏蚁聚,贼害平人。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洎黔巫衡湘,弥亘万里,人不解甲。天子命陇西县男昌巙领桂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持节招讨,斩首二百余级,擒获元恶并其下将率八十四人,生献阙下,其余逼逐俘虏二十余万,并给耕牛种粮,令还旧居。统外一十八州牧守,羁縻反复,历代不宾,皆受首请罪,愿为臣妾。嘉其自新,俾守厥旧。商农渔樵,各复其业;悼耋鳏寡,各安其宅。[1][2],化险阻为[3]五岭之人,若出元泉而观白日,如蹈烈火而蒙寒冰。书上闻,优诏嘉焉。公卿百辟,将校耆艾,咸愿歌颂勋烈,以铭于石。

注解

[1]氛沴:疫厉、祸害。沴,音,恶气、灾病。

[2]阳煦:光明、温暖。煦,音

[3]夷途:平坦的道路。夷,平坦。

【典故】

吐蕃本是中国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汉人有往来,唐朝时的接触亦颇为频繁,太宗贞观年间,更与唐宗室通婚和亲。安史之乱后,唐的国际地位出现了变化,西南防务无暇顾及,自此边疆民族常乘机侵扰边境。代宗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长安,使代宗东逃至陕州,后在郭子仪的领兵抗御下,吐蕃虽然退兵,却仍时常威胁京畿重地及陇右、剑南诸地。大历十二年,吐蕃又来犯,朝廷派崔宁应战,告捷,据史书载:“破吐蕃十万,斩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韩云卿〈平蛮颂〉一文即记此事。文中赞颂唐王朝对战败部族的处置极为妥当,使为恶者受到应有的惩处,自新者得到适合的嘉勉,“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即把原有的灾祸之气转变成和煦的暖阳,坎坷堪忧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后来“化险为夷”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形容转化危险为平安。

【书证】

  • 01.明・倪元路《儿易内仪以・卷二・谦卦》:“以谦积谦,以谦召福,聚德至盛,化险为夷,裒益之义也。”
  • 02.《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三四・工部・都水清吏司・下尾神州庙后旧存牐》:“河流纡折,波浪汹涌。……设船救济,化险为夷,以便行旅。”
  • 03.清・沈起元《周易孔义集说・卷一六・坎下离上》:“按《易》象皆寓家也,一坎耳。变水而为酒,是化险为夷、易危为安之象。”
  • 04.清・孙奇逢《读易大旨・卷三・第一二章》:“故六十四卦利贞者,无非易简无私之理而已,知险知阻,所以化险为夷,化阻为平也。”
  • 05.《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用法】

语义转化危险为平安。

类别用在“转危为安”的表述上。

例句

无论遇到什么危险,身经百战的老王总能化险为夷

有了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爷爷的病情才能化险为夷

幸亏台风转向,才让这支登山队化险为夷,平安下山。

遇到意外,首先要保持冷静,才能沉著应付,化险为夷

遇到这么危险的事,他竟然能化险为夷,真是福星高照。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化险为夷,消弭一场可能发生的灾祸。

如果不是消防队员及时抢救,化险为夷,这场火灾恐怕会造成惨重的伤亡。

化险为夷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come safely out of danger
  2. 危険(きけん)な状態(じょうたい)を平穏(へいおん)な状態にする
  3. отвратить опáсность(опáсноть миновáла)

化险为夷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化险为夷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wéiwèi), 丶部,共4画

1、为 [ wéi ]

做,行,做事。如:~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如:以~。认~。习以~常。

变成。如:成~。

是。如: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如:~政。

被。如:~天下笑。

表示强调。如:大~恼火。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如:敌未灭,何以家~?

姓。

2、为 [ wèi ]

替,给。如:~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表目的。如:~了。~何。

对,向。如:不足~外人道。

帮助,卫护。

读音(huàhuā), 亻部,共4画

1、化 [ huà ]

性质或形态改变。如:变~。分~。僵~。教( 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如:~缘。~斋。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丑~。绿~。

习俗,风气。如:有伤风~。

特指“化学”如:~工。~纤。~肥。

2、化 [ huā ]

同“花”。

读音(yí), 大部,共6画

1、夷 [ yí ]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如: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如:华~杂处(chǔ ㄔㄨˇ)。

平,平坦,平安。如:化险为~。

弄平。如:~为平地。

消灭。如:~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古代的锄类工具。

同“怡”,喜悦。

同“痍”,创伤。

姓。

读音(xiǎn), 阝部,共9画

1、险 [ xiǎn ]

可能遭受的灾难。如:危~。风~。冒~。探~。保~。铤而走~。

可能发生灾难的。如:~象。~情。~境。~峰。~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如:~隘。~厄。~固。天~。

存心狠毒。如:~毒。阴~。

几乎,差一点。如:~胜。~些。

化险为夷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