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xiūděng

同休等戚

拼音tóng xiū děng qī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同休共戚

同休等戚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见“同休共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休等戚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休戚与共”。见“休戚与共”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休戚与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国语・周语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而避难到周王室,担任单襄公的家臣。他当时虽然年纪轻,但却为人忠厚,做事合于义理,即使远走他乡,对于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总是跟著感到悲伤;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会跟著感到高兴。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前途光明无限,因此在病重的时候,叮咛儿子单顷公说:“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继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后来,晋国发生叛乱,厉公被杀,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即位为晋悼公。后来“休戚与共”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的原文“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书证】

  • 01.《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费诗》:“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同休等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同休等戚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iūxǔ), 亻部,共6画

1、休 [ xiū ]

歇息。如:~整。~假。~闲。离~。

停止。如:~业。

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如:~妻。

不要。如:~想。~提。

吉庆,美善,福禄。如:~咎(吉凶)。

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如:归~。

辞去官职。如:~官。

2、休 [ xǔ ]

通“煦”,温和,温暖。

读音(tóngtòng), 冂部,共6画

1、同 [ tóng ]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如: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如:~流合污。

姓。

2、同 [ tòng ]

〔胡~〕见“胡”。

读音(qī), 戈部,共11画

1、戚 [ qī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如:亲~。外~。~族。~友。

忧愁,悲哀。如:~然。凄~。哀~。休~。

古代兵器,像斧。

姓。

读音(děng), ⺮部,共12画

1、等 [ děng ]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如:相~。平~。~于。~同。~值。~量齐观。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如:~级。~次。~第。~而下之。

特指台阶的级。

种,类。如:这~事。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如:我~。尔~。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如:北京、上海~地。

候,待。如:~候。~待。

待到。如:~我写完。

同“戥”。

同休等戚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