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顾名思义

拼音gù míng sī yì

注音ㄍㄨˋ ㄇㄧㄥˊ ㄙ ㄧˋ

繁体顧名思義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望文生义

顾名思义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
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用法连动式;作分句;指看到名称就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例子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鲁迅《两地书》七七)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要同“望文生义”分开。“望文生义”指阅读时不领会文字的真正涵义;只按照字面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含贬义;“顾名思义”指看到名称就可想到它的含义;不带感情色彩。一般作独立成分。

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老师王昶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他给儿子、侄子起名时注意用谦实的字,为的是让他们顾名思义,不要做违背名字的事情,如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等。

顾名思义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本指为人子女者,见其名而思其命名之义。语出《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后用“顾名思义”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典源】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1][2],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3][4]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5]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注解

[1]汝曹:你们。

[2]立身行己:指处世为人。

[3]玄默:深沉静默。

[4]冲虚:淡泊谦虚。

[5]违越:违背逾越。

【典故】

“顾名思义”的“”原是指人的名字,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名的含义。这个成语较早见于《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根据记载,三国魏时的王昶为人谨慎惇厚,他替侄子取名字时,一取名为默,字处静;一取名沈,字处道。替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时,则一取名浑,字玄冲;一取名深,字道冲。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训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未来处世为人,皆能遵循儒家的义理,实践道家思想的智慧,所以才以玄、默、冲、虚四字为名。你们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能想到其中的含义,并且无所违背。”王昶所说的“欲使汝曹顾名思义”,其中之“”就是“玄、默、冲、虚”四字的含义,也就是希望这些后辈处世为人能深沉静默、淡泊谦虚。后来“顾名思义”使用的范围扩大,被广泛地用来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有时会略带贬义,指单就名称穿凿附会,不求甚解。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源)
  • 0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玄)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祯之)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 03.《资治通鉴・卷七三・魏纪五・明帝青龙四年》:“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日沈,……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04.清・查慎行〈送黼皇姪出宰大浦〉诗:“邑宰职亲民,顾名思义托。如何千百辈,疾苦视隔膜?”

【用法】

语义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类别用在“循名知义”的表述上。

例句

顾名思义,“观音山”就是一座形状像观音的山。

财神”,顾名思义就可了解那是掌管财富之神。

有些词的名和义差异很大,需要藉字、词典来帮忙,单靠顾名思义是会闹笑话的。

《六法全书》有所谓“银行法”,顾名思义便可知道那是和银行运作方面有关的法律。

像“沙发”、“吐司”一类的音译名称,我们如果顾名思义的话,是永远不得其解的。

顾名思义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Its name may be derived its meaning.
  2. à la vue du nom,on en comprend la signification
  3. dem Namen nach(wie schon der Name besagt)
  4. судить по назвáнию

顾名思义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ì), 丶部,共3画

1、义 [ yì ]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如:~举。~务。~愤。~演。见~勇为。

情谊。如:~气。恩~。~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如:意~。含~。释~。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的。如:~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如:~齿。~肢。

姓。

读音(míng), 夕部,共6画

1、名 [ míng ]

人或事物的称谓。如:~字。~氏。~姓。~义。~分( 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如: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如:不可~状。

声誉。如:~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如:~人。~士。~师。~将( 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占有。如:不~一文。

量词,用于人。如:三~工人。

读音(sīsāi), 田部,共9画

1、思 [ sī ]

想,考虑,动脑筋。如:~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想念,挂念。如:~念。~恋。相~。

想法。如:~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姓。

2、思 [ sāi ]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读音(gù), 页部,共10画

1、顾 [ gù ]

回头看,泛指看。如:~眄。~名思义。回~。

照管,注意。如:~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如:~客。惠~。主~。

拜访。如:三~茅庐。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同“雇”,酬。

姓。

顾名思义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