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diǎnwàng

数典忘祖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注音ㄕㄨˇ ㄉㄧㄢˇ ㄨㄤˋ ㄗㄨˇ

繁体數典忘祖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崇洋媚外

反义词狐死首丘 饮水思源

数典忘祖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数:数说;典:史册。
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例子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正音”,读作“shǔ”,不能读作“shù”。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算经遗记冲之率 (谜底:数典忘祖)

故事 周朝时期,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不必朝贡。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忘祖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典,典故。“数典忘祖”指列举典故来论说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后用“数典忘祖”比喻人忘本。

【典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典故】

“数典忘祖”的“数典”,就是举列典故的意思。既然会举列典故来论说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籍谈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皇恩根本无从顾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书证】

  • 01.《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源)
  • 02.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一・史记汉书・过秦论三处引用》:“班固又于〈陈涉〉、〈项羽传〉后引此及史迁所论项羽者,以作二人传赞,未免数典而忘其祖也。”
  • 03.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北宋南宋不可偏废》:“况周、秦两家,实为南宋导其先路。数典忘祖,其谓之何?”
  • 04.清・袁枚〈与钱竹初书〉:“枚祖籍慈谿,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 05.《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密鸦密罕丰库』的汉话便叫作『彩帨』。帨即手巾也。只是如今弄到用起锦绣绸缎手巾来。连那些东西,也都用金银珠宝作成者,便是数典而忘其祖,大失命题本意了。”

【用法】

语义比喻人忘本。贬义。

类别用在“弃源忘本”的表述上。

例句

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著呢!

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可数典忘祖

没有祖先哪有我们?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

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

纵然是留学国外,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岂可数典忘祖

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

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真有点数典忘祖了!

这些礼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要是我们都舍弃不用就是数典忘祖

你这样一味以西方人眼光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会遭到数典忘祖之讥的。

数典忘祖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forget one's own origins
  2. 物の本源(ほんげん)を忘れること
  3. seine Vorfahren vergessen
  4. забывáть о предках

数典忘祖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diǎn), 八部,共8画

1、典 [ diǎn ]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如:~籍。字~。词~。经~。引经据~。

标准,法则。如:~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指典礼。如:盛~。大~。

主持,主管。如:~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如:~卖。~押。~契。

姓。

读音(wàng), 心部,共7画

1、忘 [ wàng ]

不记得,遗漏。如:~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读音(shùshǔshuò), 攵部,共13画

1、数 [ shù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几,几个。如:~人。~日。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命运,天命。如:天~。气~。

2、数 [ shǔ ]

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九。

比较起来突出。如:~得着。

责备,列举过错。如:~落。

谈论,述说。如:~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3、数 [ shuò ]

屡次。如:~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读音(zǔ), 礻部,共9画

1、祖 [ zǔ ]

父亲的上一辈。如:~父。~考。~母。~妣。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如:外~父。外~母。

先代。如:~宗。~业。~制。~祭。~国。

初,开始。如:鼻~。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如:~师。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

姓。

数典忘祖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