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háozhí

分毫不直

拼音fēn háo bù zhí

近义词一钱不值

分毫不直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一钱不值”。见“一钱不值”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钱不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钱不值”原作“不直一钱”,是指连一文钱也不值,而一文钱是古代币值的最小单位,因此比喻没有任何价值,出自《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记载,西汉时的一位将官名叫灌夫,性格刚直,交游广阔,但对贵族常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时常与人起冲突。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热之际,灌夫向田蚡敬酒。由于两人过去有嫌隙,田蚡断然拒绝,引起灌夫十分不悦,转而向临汝侯敬酒。临汝侯正与护卫程不识耳语,没注意到灌夫来敬酒,因此没有理会他。连续受到两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几分醉意,顿时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向临汝侯骂道:“我平常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你还学女人和他咬耳朵讲俏俏话!”经过这么一闹,原本就与他结怨的丞相更为愤怒,上书弹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并与其家人一起论罪问斩。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书武帝替他说好话,却因此受到牵连,被谗言所害,也遭来杀身之祸。后来“一钱不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毫无价值。“一钱不值”较早的书证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则我们中国已被外洋看到一钱不值,所以他们犯了我们的法不能办罪,我们百姓要伤了他个猫儿、狗儿,休想活命。”

【书证】

  • 01.五代宋・释重显《雪窦四集・瀑泉集・苏州僧正并诸名员疏》:“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毫不直。”

分毫不直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fēnfèn), 八部,共4画

1、分 [ fēn ]

区划开。如:~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如:~发。~忧。~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如:~会。~行( háng )。

散,离。如:~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

辨别。如:区~。~析。

区划而成的部分。如:二~之一。

一半。如: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2、分 [ fèn ]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如:~所当然。身~。~内。恰如其~。安~守己。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如:成~。天~(天资)。情~(情谊)。

料想:“自~已死久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子。

读音(háo), 亠部,共11画

1、毫 [ háo ]

细长而尖的毛。如:~毛。~发( fà )。~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

指毛笔。如:挥~。~素。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如:头~。二~。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如:~不费力。~无二致。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如:~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读音(zhí), 目部,共8画

1、直 [ zhí ]

不弯曲。如:~线。~角。~径。~立。~截了当。~觉( jué )。~观。

把弯曲的伸开。如:~起腰来。

公正合理。如:是非曲~。理~气壮。耿~。正~。

爽快,坦率。如:~爽。~率( shuài )。~谏。~诚。~言不讳。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如:一~走。~哭。

竖,与“横”相对。如:不要横着写,要~着写。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姓。

分毫不直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