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fēisàn

魂飞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注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繁体魂飛魄散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魂不附体 魂飞天外 失魂落魄 魂不守舍

反义词若无其事 泰然自若 处之泰然 镇定自若

魂飞魄散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出处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正音”,读作“sàn”,不能读作“sǎ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魂不附体”。

歇后语 耗子见了猫 —— 魂飞魄散

谜语 灵魂消失 (谜底:魂飞魄散)

故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

魂飞魄散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魂魄离开身体,形容非常恐惧害怕。※语或出宋・刘宰〈鸦去鹊来篇〉诗。

魂魄离开身体,指死亡。※语或本《西游记》第四一回。

魂魄离开身体,形容心神不宁、恍惚迷乱。※语或出宋・罗烨《醉翁谈录・甲集・卷二・张氏夜奔吕星哥》。△“魂不附体”、“魂亡魄失

【典源】

※宋・刘宰〈鸦去鹊来篇〉诗(据《宋诗钞・漫塘诗钞》引)

昨日鸦鸣绕庭树,道上行人色惊惧。试呼行者问如何?身为户长催残税。残税自昔称难理,三年尤非四年比。……千钱代输犹可出,今日方输又明日。父兮母兮叫不闻,遗体鞭笞同木石。 日日鸦鸣期会到,血洒公庭深不扫。遂令著处听鸦鸣,魂飞魄散心如 [1]和气致祥垂致异,已甘旱魃来为祟。忽惊鸦散鹊交飞,高枝报喜仍低枝。万口欢呼声动地,府今尽放三年税。

注解

[1]捣:搥击。

※《西游记》第四一回

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 可怜气塞 [1]喉舌冷,魂飞魄散丧 [2]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

注解

[1]胸堂:同“胸膛”。

[2]残生:指剩余的生命。

※宋・罗烨《醉翁谈录・甲集・卷二・张氏夜奔吕星哥》

幼小与偕,绸缪莫甚。又同笔砚,总夸谢氏之能文;甫就冠笄,未遂子平之卑娶。 眉来眼去,魄散魂飞。已知夙世之缘,俱有少年之泰。 [1]定期于 [2],心知不待于 [3]

注解

[1]好合:男女结合。

[2]鼓瑟:弹奏瑟。

[3]挑琴:弹奏琴。

【典故】

古人认为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就是魂魄,一旦魂魄离开身体,消散无形,人就会死去。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飞魄散”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宋・刘宰〈鸦去鹊来篇〉中,形容农民受重赋苛税之苦,弄得家徒四壁。因为无钱纳税而被处死的人很多,所以人们只要听到乌鸦的叫声,就知道又有人因为无钱纳税被处死,心中非常惊恐害怕,有如魂飞魄散。后来“魂飞魄散”这句成语或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非常恐惧害怕。 + 古人认为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就是魂魄,一旦魂魄离开身体,消散无形,人就会死去。因此“魂飞魄散”有死亡的意思。在所引典源《西游记》第四一回中,描述孙悟空因为被火焰焚身,便跳入水中灭火,结果冷水逼得火气攻心,让他一口气喘不过来,就“魂飞魄散”,也就是死了。后来“魂飞魄散”这句成语或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死亡。 + 古人认为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就是魂魄,一旦魂魄离开身体,消散无形,人就会死去。有时候人因为受到外物的诱惑,变得心神不宁、恍惚迷乱,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飞魄散”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宋・罗烨《醉翁谈录・甲集・卷二・张氏夜奔吕星哥》中,形容男女主角彼此情意合,以致成天心神不宁,只有想到对方,就好像魄散魂飞了。后来“魂飞魄散”这句成语或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心神不宁、恍惚迷乱。

【书证】

(一)

  • 01.宋・刘宰〈鸦去鹊来篇〉诗:“日日鸦鸣期会到,血洒公庭深不扫。遂令著处听鸦鸣,魂飞魄散心如捣。”(源)
  • 02.《喻世明言・卷二○・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且说申阳公摄了张如春,归于洞中,惊得魂飞魄散,半晌醒来,泪如雨下。”
  • 03.《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满船人惊得魂飞魄散,目睁口呆。”
  • 04.《儒林外史》第八回:“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 05.《红楼梦》第一五回:“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的魂飞魄散。”

(二)

  • 01.《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源)

(三)

  • 01.元・高文秀〈啄木儿・朦胧睡巧梦成套・玉抱肚〉曲:“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

【用法】

语义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例句

看到车祸现场血淋淋的画面,已经把他吓得魂飞魄散了。

这场车祸,让他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活像个死人。

车子差一点坠入深谷,吓得大家魂飞魄散,有如鬼门关前走一遭。

语义指死亡。

类别用在“丧命死亡”的表述上。

例句

两辆车高速对撞,车里的人全数魂飞魄散,当场死亡。

溺水的学童虽被救起,可惜早已魂飞魄散,没有气息多时。

语义形容心神不宁、恍惚迷乱。

类别用在“心神不定”的表述上。

例句

他血气方刚,容易被美色勾引得魂飞魄散

两人眉来眼去,都快把持不住,魂飞魄散了。

我看他不是什么病,只是害了相思,以致魂飞魄散,终日无精打采。

人家说一见钟情真不假,这两人才对看了一眼,早已魂飞魄散,各飞到对方身上去了。

魂飞魄散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2. смертéльно напуганный

魂飞魄散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ànsǎn), 攵部,共12画

1、散 [ sàn ]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如:分~。解~。涣~。~落。~失。~逸。

分布,分给。如:~布。~发( fā )。天女~花。

排遣。如:~心。~闷( mèn )。

解雇。如: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2、散 [ sǎn ]

没有约束,松开。如: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分开的,分离的。如:~居。~乱。~座。~兵游勇。

零碎的。如:~碎。~装。~页。

中医称药末。如:~剂。丸~膏丹。

读音(fēi), 飞部,共3画

1、飞 [ fēi ]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如:~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如:~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如:~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如: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如: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如:~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如:~眼。

读音(hún), 鬼部,共13画

1、魂 [ hún ]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如:~灵。鬼~。~不附体。

指精神或情绪。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不守舍。

读音(pò), 鬼部,共14画

1、魄 [ pò ]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如:魂~。丢魂落~。魂飞~散。

精神,精力。如:~力。气~。体~。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魂飞魄散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