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zhīméi

止渴之梅

拼音zhǐ kě zhī méi

止渴之梅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比喻不无小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子邵注四库简明目亦未及见。然其词今皆为王张二刻所有,亦足为~矣。(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

止渴之梅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比喻不无小补。见“望梅止渴”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东汉末年,曹操带领著大军要去讨伐张绣,走到半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个个都又渴又累。此时足智多谋的曹操,心生一计,就对士兵们说:“弟兄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结满了又酸又甜的果实,可以生津解渴。”士兵们听到之后,每个人脑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带著甘甜的味道,嘴里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借此终于找到水源,解除部队没水喝的窘境。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望梅止渴”,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书证】

  • 01.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毛晋刻六十家词以后继刻者》:“邵注四库简明目亦未及见。然其词今皆为王张二刻所有,亦足为止渴之梅矣。”

止渴之梅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止渴之梅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méi), 木部,共11画

1、梅 [ méi ]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如:~花。~子。

姓。

读音(zhǐ), 止部,共4画

1、止 [ zhǐ ]

停住不动。如:~步。截~。

拦阻,使停住。如:~痛。禁~。

仅,只。如:~有此数。不~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读音(kě), 氵部,共12画

1、渴 [ kě ]

口干想喝水。如:口~。解~。

喻迫切地。如:~望。~盼。~慕。~求。

止渴之梅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