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ēér

不约而合

拼音bù yuē ér hé

注音ㄅㄨˋ ㄩㄝ ㄦˊ ㄏㄜˊ

繁体不約而合

近义词不约而同

不约而合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见“不约而同”。

不约而合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不约而同”。见“不约而同”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约而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载,汉武帝时,朝中两位大臣严安和徐乐上书,文中对秦朝的灭亡有所评论。他们认为秦始皇在取得政权后,不但没有体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断发动战争,造成社会更加不安定,赋税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尸骨遍地。于是在秦始皇死后,天下群雄并起,纷纷领兵抗秦。而这些豪杰之士其实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贵族之后,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精良武器,这些人之所以“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是因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变,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时势所趋。此处“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指没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动,没有事先约定就一起会合,后来“不约而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

【书证】

  • 01.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祧庙议状・小贴子》:“熹窃详颐之议论,素与王安石不同,至论此事,则深服之,以为高于世俗之儒,足以见理义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约而合者。”
  • 02.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诗人发兴造语,往往不约而合。”

不约而合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不约而合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hégě), 口部,共6画

1、合 [ hé ]

闭,对拢。如:~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聚集。如:~力。~办。~股。~资。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如:~格。~法。情投意~。

应该。如:~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总共,全。如:~家欢乐。

计,折算。如:~多少钱。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2、合 [ gě ]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读音(yuēyāo), 纟部,共6画

1、约 [ yuē ]

绳子。

拘束,限制。如:~束。~法。制~。~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如:立~。条~。契~。

事先说定。如:~见。~会。

邀请。如:~请。~集。

节俭。如:节~。俭~。

简要,简单。如:由博返~。简~。

大略。如:~计。~莫。~略。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如:~分。

2、约 [ yāo ]

用秤称。如:~~。~一下。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而 [ ér ]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如:从上~下。

不约而合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