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gshàngjūn

梁上君子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注音ㄌㄧㄤˊ ㄕㄤˋ ㄐㄩㄣ ㄗˇ

繁体樑上君子

感情贬义成语

反义词正人君子

梁上君子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梁:房梁。
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例子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正音”,读作“shàng”,不能读作“shǎng”。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1. 盗贼 (谜底:梁上君子)
2. 齐王 (谜底:梁上君子)
3. 竹桥 (谜底:梁上君子)

故事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

梁上君子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窃贼的代称。#语出晋・华峤《后汉书》。

【典源】

#晋・华峤《后汉书》(据《艺文类聚・卷八五・布帛部・绢》引)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有盗夜入其家,止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自整拂,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耳!如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然当由贫困,今遗绢二疋。”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参考

另可参考:《后汉书・卷六二・荀韩钟陈列传・陈寔》、《陈寔别传》(据《太平御览・卷四○三・人事部四四・道德》引)

【典故】

陈寔,字仲弓,东汉许人。个性平和,处事公正,即使在他退休后,乡民之间起争执时都会来找他裁断,是地方上的表率。一天夜里,有窃盗潜入他家,躲在屋梁上,想趁机偷取财物,但被陈寔发现了。他没有声张,只是将子孙召集过来,态度严正地训诫说:“人要常常自我勉励,不可以松懈。做坏事的人,不见得本性就坏,只是平常对自己要求不严,又不知学好,长久下来养成了坏习惯!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窃贼一听,大惊失色,从屋梁上跳下来。陈寔对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坏人,想必是因为贫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现在送你两疋绢布。”从此县里不再发生窃盗之事。后来“梁上君子”被用来作窃贼的代称。

【书证】

  • 01.《艺文类聚・卷八五・布帛部・绢》引晋・华峤《后汉书》:“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耳!如梁上君子者是矣。”(源)
  • 02.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三・贼盗・梁上君子》:“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 03.《聊斋志异・卷八・某乙》:“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翻然自改。”
  • 04.《聊斋志异・卷一○・申氏》:“申惧,不敢少动。幸男子斜行去。微窥之,入于垣中。默意垣内为富室亢氏第,此必梁上君子,俟其重获而出,当合有分。”
  • 05.《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才上房,后脚一带,又把一溜簷瓦带下来,唏溜哈拉,闹了半院子,闹的大不成个梁上君子的局面。”

【用法】

语义窃贼的代称。

类别用在“窃盗小偷”的表述上。

例句

唉!我才添购了一些首饰,就遭梁上君子光顾了。

老哥!你要来,请走正门,别学梁上君子爬窗户!

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居家一被梁上君子入侵,常会弄得那家人终日惶惶难安。

警方呼吁大家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门户,谨防梁上君子光顾。

警方勘查现场后初步判断:“这非一般梁上君子所犯下的案子。”

他摊开双手说:“我家除了书外,并无长物。欢迎梁上君子来光顾!”

今天报纸有条社会新闻:“梁上君子误悬梁上,机警警察手到擒来。”

这家商店昨天才开幕,夜里就被梁上君子光顾了,把值钱的东西一卷而空。

【辨识】

形音梁,音áng。指架在柱上的横木。不可写作“”。

梁上君子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 thief
  2. 泥棒(どろぼう),盗人(ぬすびと)
  3. вор

梁上君子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hàngshǎng), 卜部,共3画

1、上 [ shàng ]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如: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如:~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如:~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如:~山。~车。~升。

去,到。如:~街。

向前进。如:冲~去。

增加。如:~水。

安装,连缀。如:~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如:~课。~班。

拧紧发条。如:~弦。

登载,记。如:~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如: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如: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如:~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2、上 [ shǎng ]

shǎng ㄕㄤˇ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jūn), 口部,共7画

1、君 [ jūn ]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如:~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如: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如:张~。诸~。

读音(zǐ), 子部,共3画

1、子 [ zǐ ]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如:~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如: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如:鱼~。蚕~。

幼小的,小的。如:~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如:~弹( dàn )。棋~儿。

与“母”相对。如:~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如: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如:~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如:~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如: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如:敲了两下~门。

姓。

读音(liáng), 木部,共11画

1、梁 [ liáng ]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如:房~。栋~。~上君子(指窃贼)。

桥。如: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山~。车~。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姓。

梁上君子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