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7 个成语
出自南史的成语有墨守成规、周妻何肉、遥遥华胄、山中宰相、井底之蛙、敛骨吹魂、伐罪吊人、行吟坐咏、乌面鹄形、坏裳为裤、塞井焚舍、朝气蓬勃、满面红光、百品千条、握瑜怀玉、且食蛤蜊、愤风惊浪等等。 以下的列表是这些成语的解释。
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二人学佛修行,各有带累。比喻饮食男女影响事业。
谓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见“伐罪吊民”。
走着念诵,坐着歌唱。形容到处都在读书。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解释】:指繁多的名目。
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狂风骇浪。